【因果---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呆呆不懂,不懂因果】
因為「我的」起心動念、自由意志與選擇,所以「我」選擇做出這樣的行為。
有些「因為…所以…」與外界無關,一切都只因為「自己」。
生活中,我們經常使用「因為…所以….」在對話中、歸因裡。早從幼兒時期即內建此能力在身而為人的系統內(例如因為我乖,所以我得到糖),國小時更是將它文字化:國語課的「因為…所以…」造句練習,宗教說因果、科學找因果,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是因果造句。人們經常以素人科學家的身分進行各項歸因,並依此採取行動、抉擇,或以此解釋自己的行為、態度。
因果轉換成心理學的用語,稱為「歸因」。1958年起,社會心理學家們深入探討人們的歸因行為,提出一系列「歸因理論」,用以解釋歸因的種類與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斷進行歸因,為滿足「控制」與「預測」的需求,以及使我們做出大致正確、合理的行動。小從生活、大至國家政治決策,歸因無所不在、影響行為極深,然而歸因卻又未必正確或理性,甚至彼此間根本不具有相關,形成了因果間的謬誤。
生活經驗觀察因果、宗教講因果、科學找因果,但有時我們是否誤用了因果?
當我習慣了「因為…所以…」,將此模式內化成不須經過思考就能直接反應的自動化歷程,日常生活中我們善用歸因、也濫用歸因,用歸因合理化行為、用歸因織成關係裡鎖住彼此的無形繩索。
運將事件
上週社會新聞報導桃園一名自稱「大樹林囝仔」的林姓男子,酒後搭乘計程車,因不滿運將開車前打電話報班,用手機怒毆對方頭部,導致運將右眼重傷。報導出來後,引發群眾肉搜,甚至有人率眾蛋洗、潑漆、貼衛生棉於林姓男子家門。
「因為林姓男子打人不對,所以我們要為運將報仇」
校園霸凌事件
儘管再如何宣導、引導、輔導,霸凌仍普遍存在於校園、職場環境中,甚至可以說只要有人際的地方,就有霸凌的存在。YouTuber「Lexie Tai」利用簡單卻深刻的插畫,分享她國中曾遭到霸凌的經驗。經驗中有一位叫小金的學生,因為考試作弊被發現,遭同學胖虎言語與行為攻擊,當時的Lexie在人多的時候不敢和小金講話、一起冷落她。故事的結局是小金不告而別的轉學了。
「因為大家都不理他,所以我也不理他」
「因為大家都欺負她,所以我才欺負她。」
感情裡的因為所以
Dcard感情版上經常出現「因為…所以…」的對話與陳述,有浪漫的、甜蜜的、包容的因為…所以…,當然也有窒息的、困擾的、衝突的因為….所以…。後者的「因為…所以…」使關係裡的雙方循環在不健康的關係裡,雖然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倘若當事人不知不覺,又陷入另一種謬誤:「因為經歷太多、受過傷害,所以我們害怕付出、也害怕接受」「因為對方總是搞不懂我們期待獲取什麼,所以戀愛的天平始終不平衡」。
「因為太愛你,所以我才會失手打了你」
「因為你是我男朋友,所以你要讓我隨時掌握你的行蹤」
上述的各項案例中,看似符合「因為…所以…」的前後關係,但事實上彼此間卻不具備絕對關係,也就是前者不必然導向後者。在自動化的歷程下,多數人或許在前述案例裡會做出類似的反應,即便在理性思考後多數人都能察覺兩者間並無絕對的因果相關,但行為如覆水般「難收」,因此將錯就錯下,多少的悲歌因此而生。
他的錯不等於我們可以「以暴制暴」、眾人皆如此不等於必然如此(請參考從眾行為相關文章)、感情中完整的彼此越能創造完整的愛情。
曾有一位長輩說:「他對你好,不是因為你好,而是因為他好。」真是一句饒舌的話,卻持續影響著我,在面對不公不義、難以釋懷之事時提醒著自己關照行為背後的起心動念。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
【歡迎你來【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粉絲頁按讚與追蹤 ,與我聊心療心】
【心理諮詢/牌卡諮詢相關事宜、進行與收費方式,請來信wawacho_0109@hotmail 或私訊粉絲專業訊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