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jpg

圖片取自: http://www.58pic.com/tupian/cikatongtuan-810-0.html

 

「自由地選擇孤獨,或是全然地愛人和投入,兩者都是我們渴望的能力。

如何才能協調出既能愛人、又能獨立的適當距離?」------刺蝟的愛情

 

人際關係一直是諮商議題中的常見客,人們需要關係,卻也在關係裡受苦著。在強調人際、人緣的社會中,人際往往是一場角力競賽,當「人緣好」變成稱讚的特質時,人際關係不活絡者,近代被稱為邊緣人,邊緣人經常與孤獨不合群、多愁善感、喜怒無常之詞畫上等號。漸漸地,人際關係變成了重量不重質的角力競賽,越來越多人害怕「一個人」。

 

對你來說,「一個人」代表什麼?

 

「我很努力地想跟同學聊天,但我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我很擔心交不到朋友。」「我在班上是邊緣人,我最怕分組報告。」「我跟某某某不合,但他在班上人緣很好,我怕我若不繼續跟他好,我會沒有朋友。」這樣的對話在晤談室裡很常見,也許你會覺得這些只發生在邊緣人的身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覺得若我表達我的真實想法,我會沒有朋友」「當我情緒沮喪時,我看著電話簿裡的人,我突然發現…我不知道可以打給誰」「我覺得我沒有真正的朋友」上述這些話是來自「人緣佳」的個案口中。無論是人際數量多或少,因人際關係不滿意為主訴議題的當事人,經常在他們身上看到低自我滿意、不清晰的自我形象與人際界線

 

為什麼我們需要人際關係?

就演化的角度,人發展成為群居動物,為生存所需與對抗外敵合作著,無法離群索居,離群索居者在演化的過程裡滅絕。從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中,人際關係屬社交需求,而此需求滿足人對於愛與歸屬的渴望。在這個脈絡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關係裡感覺到愛,在愛的氛圍下被肯定與欣賞;在歸屬中有著完整自己。重量不重質的人際關係裡,或是在人際分類不清楚的當事人中,人際關係經常無法滿足愛與歸屬的渴望,因而變成了社交應酬與情緒勞動。在刺蝟的愛情一書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冬天圍繞在一起,為了取暖,牠們越來越靠近,可是太接近時會刺到對方,為了避免疼痛,又逐漸散開,卻失去擠在一起的好處,而再度冷得發抖,於是又慢慢靠近,這個過程循環幾次後,終於找到最舒適的距離,既不會太冷,也不會刺痛彼此。」人際中,我們也在尋找最舒適的人際距離,既不會太疏遠,又不會刺痛彼此,但前提是「你知道你身上的刺長什麼樣子、又有多長」。

 

「你是誰」比「你認識誰」更重要

「你好,我是……」是一個有趣的活動,不只可以拿來團體破冰外,也是一個協助一個人看到自己的活動。這個活動請當事人以「你好,我是」作為開頭進行造句,連續造出十個這樣的句子。在這個活動裡,在一開始的回答中經常是與「身分及關係」為主,例如「我是卓君柔、我是一位心理師、我是誰誰誰的女兒」,真正關乎於「我」的訊息反而不容易在這樣臨時介紹自己的活動當下想到。在帶領者揭開活動意圖「有意識地想想你是誰」後,讓參與者有意識的盤點與回顧「我是誰」,而這個「我是誰」無關乎他人與外在,當一個人越清楚自己是誰時,「一個人」不再是孤單或邊緣人的同義詞,一個人可以是自在或回歸內在的延伸。

 

交朋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成本,做好人際盤點,學習人際關係裡的斷捨離,勉強自己人人好,不如將成本花在認識「我是誰」與能滿足愛與歸屬的人身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