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jpg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卻又能保有自己---【界線】

 

兩性雙方既不是相互對抗,又不是混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保持各自的獨立與平等,又是和諧統一體的兩性關係。

---英國作家大衛·赫伯特·勞倫斯

 

在論壇看到一篇女友剪短髮,男友氣噗噗的文章。內容描述女友將頭髮剪短後,男友在通訊軟體上直白地、不經修飾地跟女友說新髮型不好看、不適合,並提到不想見面與換女友等想法,女友在情緒且無回覆男友對話的情況下被封鎖。幾天後,再次對話的兩人,女友表達自己當時的憤怒與難過,希望男友道歉。男友表達自己說實話不願意道歉,兩人為此起了另一番爭執。

 

這樣的對話非特例,在親密關係或人際議題困擾的對話中經常存在這樣的身影:「因為我……所以你要……」「你要…..不要讓我…….」,例如「因為我不喜歡女生短髮,所以你應該要維持長髮」「你要跟我道歉,不要讓我傷心」。緊密的關係中,人經常忘了「你是你、我是我」,甚至太過相信「因為我愛你,所以你為我改變,我們就會沒事」,這正是關係裡的大忌,這意味著一方試圖控制另一方。

 

控制對方是表面行為,然而隱藏在控制背後的是控制者更深層的害怕、失落與真心話。

 

在上述例子中,男友表達其真實看法與喜好並無不妥,然而不想見面與換女友的內容就像是負向懲罰、剝奪女友在感情中渴望與對方靠近之事,在關係裡「被拒於千里之外」。

 

實話傷人,關係裡的被拒絕、被排除更是傷心。

 

女友事後與男友傳達自己的憤怒與難過是一件相當勇敢與值得肯定的行為。了解自己「怎麼了」不容易,承認與表達自己怎麼了更是需要勇氣。然而,第二波的爭執起源於「因為我受傷,所以你要道歉」「我都與你揭露了我的脆弱,你為什麼還理直氣壯地不道歉」。表達狀態與對方反應一直以來都是兩件事,但往往容易混為一談,變成了「若AB」的公式,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裡。

 

感受像是一顆球,我們可以選擇丟球,對方也可以選擇不接球。

一來一往是關係,只丟不接、或只接不丟是關係的盡頭。

 

親密關係與人際議題中,常常需回到「界線」的討論。界線是一個人的防衛系統保護著自己的領域,領域包含「我」的所思、所想、所知、所感,當領域被干涉、否定、壓制時,防衛系統就會運作,攻擊自己或攻擊旁人。大陸作家武志紅曾說「如果你沒有了界線,那麼你就會迎來共生關係,但這段關係裡實際呈現的是剝削控制。」當剝削與控制內化,複製到一個又一個的關係裡。

 

人際界線從與人互動的關係中發展、修正,並成為穩定的內在模式,界線的形成有其過往脈絡因素與背景。界線,可從人之初的原生家庭談起。

 

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婚姻失敗的母親將所有希望放在唯一的兒子小偉身上,若小偉不順其意,就使用遙控器倒轉,讓日子重新再來一次,直到合乎母意。片中,每當母親感覺到無法掌控時,就一直逼小偉講出「我一定會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不讓媽媽失望」。然而,媽媽的失望與兒子有沒有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都無關,即便考上了好大學也會有下一件令她失望的事,因為母親最大的失望源於自己:對自己無力挽回婚姻的失望、對無法擁有掌控感的自己失望。

 

新生兒出生後剪斷臍帶為必須過程外,也是一種象徵,象徵此刻起母與子互為主體、皆為個體。「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是母子/父子,我也是我自己」若親子界線不夠清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浪漫變成了控制與剝削,「我都是為你好、不要讓我失望」不斷的上演,從親子關係移轉到人際關係、再移轉到親密關係,然後又在移轉到下一個親子關係。

 

劇情最後,與小偉相親的對象湘婷說:「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長什麼樣子,都應該是我們自己負責。怪罪給其他人,太懦弱了。為自己的不勇敢找藉口,我辦不到。」

 

關係模式,是複製而來,上一代也許示範給我們的是「模糊的關係界線」是「在關係裡犧牲自己或控制他人」,然而生命是自己的,你希望關係模式長什麼樣子,你都能在每一個此刻透過與人的互動關係中覺察、發展、修正,形成有益於自己的人際界線。

 

在關係裡,我們尋找著被在乎與被愛的感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保持各自的獨立與平等,又是和諧統一體的關係,如此我們才有辦法愛的永續,愛的不失去自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