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與健心.jpg

 

今日「上健身房」、「下班運動去」儼然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習慣,運動不再只是運動,甚至是一種生活態度與自我實現。

 

以往,運動常與減肥、雕塑體態等具功能性、特定目的為出發,發展至今日,逐漸地運動成為生活習慣、維持生理健康狀態與展現自我風格為出發。

 

健心正走在健身走過的路,

從病理化邁向促進心理健康狀態與個人成長為出發。

 

健身的形式有多種形態,在校園操場慢跑、與夥伴組隊打籃球、上健身房跑跑步機或上團體課程,甚至是特意安排一段時間遠離都市健走、登山或騎腳踏車;健心的形式也有多種形態,透過五官的放鬆體驗、一對一諮商諮詢、工作坊、團體等;健身與健心有時密不可分,例如瑜珈、冥想。

 

#你對健身不陌生甚至很熱衷

#那麼你有想過健心嗎

#你懂得隨時保養身體保持健康

#那麼你知道其實我們也可以隨時保養我們的心以維持心理健康嗎

 

 

用更全面的角度看待「健身」與「健心」

 

「減肥」大家都不陌生吧,即便未曾經驗,也總看過別人為了鏟那幾公斤的肉,投入大量地注意力、精力與金(錢)力!即便大家知道「減肥的不二法門是少吃多運動」,但減肥門診前的門庭若市反映著:吃藥求快且不費力依舊是部分人的首選。然而使用減肥藥物經驗者分享,一旦停藥,體重恢復速度之快,甚至出現其他不可逆之生理副作用;同樣的狀態也出現在精神藥物治療上,抗憂鬱、抗焦慮藥物快速使減輕當事人的症狀,離開了症狀卻非離開了苦,我的案主曾與我分享「服藥後的感覺像是浮在海上,沒有掉下去,但也爬不上岸」。然而在急性期時,服用藥物有其存在的必要。

 

好,不用藥,那運動總行吧!運動減肥者初期減肥失敗的主因往往是求快,運動幾天就想快速見效,然而事與願違時,反倒怪健身沒效。「羅馬不是一天造成、肥肉不是一餐形成」,想鏟肉必須要有鏟肉的決心,而決心在於身體力行,即便是上了一對一的健身教練課,健身教練可以在旁指導動作、帶領運動、以符合個人狀態的方式精心調配專屬的健康飲食方式,但教練無法「替」你少掉體重。

 

反觀心理也是如此,心理困擾者若抱持著一次晤談或參加幾場工作坊,問題就得到解決,倘若事與願違,反倒歸因健心諮詢或課程無效。「樹葉不是一天黃的,人心不是一天涼的」,想解開心結必須要有解開心結的意願,而意願包含投入的程度與改變的動機,即便是一對一晤談,助人工作者(諮商師、諮詢師、健心教練、身心老師等)在旁陪伴、聆聽、引導、協助探索、洞察與行動,以符合當事人狀態的步調與當事人一起面對困境,但助人工作者無法「為」你解決問題。

 

#大家都知道減肥吃藥只是短期效果

#那麼為什麼會期望精神藥物可以永久解決心理問題

#健身教練會說運動飲食缺一不可需要恆心耐力

#那麼健心教練也要跟你說晤談也需要恆心毅力與投入動機才能看到效果

 

古人云:「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當健身逐漸成為生活中的一環、一種態度、一種自我實現的方式,健身成為一門養生學與預防醫學;健心亦如此,讓健心融入於生活中,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培養「心」「流」時光,當心能流動時,人們不再侷限於一種框架裡故步自封,心有彈性、人就有活力。

 

預防甚於治療,在身心尚未產生症狀前,練習疏通與舒通。

 

#健身以養生

#健心以養心

#心理健康了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晤談就如同去健身房運動

#不是有病看醫生而是積極照顧自己的作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