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s://goo.gl/images/t5c8Wa )
本周六是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各大媒體不斷轉播掃街拜票、候選人辯論、媒體採訪,毫無意外地,抹黑、抹紅、抹黃,隱藏性的指桑罵槐、指名道姓的人身攻擊言論。我相信每位候選人與百姓都希望乾淨的選舉,清楚的政見、堅定的立場,清楚的表達「我」而不是「你」,但結果卻事與願違。
從心理學的角度帶你一探選舉中攻擊對手行為的心理因素。
「你」不好,雖然與「我好」無關,但負向訊息有極大的影響力。
普通心理學的課裡,教授說幾年前他女兒要換手機,做了很多的功課,最後也決定要買S手機,在要購買前一天聽到朋友說S手機有某一個功能不好後,開始猶豫不決,先前做的功課好似沒有做一般,又陷入抉擇的苦惱中。
負向訊息往往比正向訊息容易被人注意與放大,這與生存有關。負向訊息經常與失去、損失有關,因此相較於正向訊息的有更大的加權比重。
選舉裡說了一百項佳績,往往不敵一件抹黑言論。
「動之以情? 還是 訴之以理? 端看我們帶多少腦與理智」
人是有限理性的動物,很遺憾地,我們經常受到情緒左右。關於說服的過程,心理學整理出兩條路徑,一條是帶著腦袋專注聆聽內容,並透過理性思維進行分析與思考,稱為中心路線;另一條則是內容本身並非關注重點,而是受到外在其他線索(如情緒、氛圍)影響決策,稱為周邊路線。
現在請你問問自己,花多少時間與腦力研究候選人過往行為與政績表現,以及本次政見內容上?
無論是造勢晚會、辯論現場、候選人的言詞舉止中,呈現著「動之以情的說服相較於訴之以理更具影響性」,動之以情中,又以運用恐懼心理的說服最容易使人態度改變。
悲情牌、控訴牌是選舉裡的王牌。
「同樣的錯,自己做時叫環境迫使;他人做時叫性格使然」
選舉中我們會看到一個現象:候選人本人說自己做不好的地方,千錯萬錯都是環境的錯;對手做不好的地方,千真萬確都是個人問題。心理學稱這樣的現象為基本歸因謬誤,人們在評估他人行為時傾向於高估個人因素而忽略外在情境因素,而這樣的現象並非候選人故意,而是打從內心如此相信。
各黨各派打從心底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外在的錯、都是前朝的錯。
選舉裡的抹黑、抹紅、抹黃行為,出於人之本性、源於攻擊對手「真的有用」。
如果我們渴望創造乾淨的選舉環境,我們可以學習停止跟著本性走、學習多一些理智、少一點情緒。社會的進步與個人的成長一樣,需要覺察、需要時間、需要練習。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
【歡迎你來【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粉絲頁按讚與追蹤 ,與我聊心療心】
【心理諮詢/牌卡諮詢相關事宜、進行與收費方式,請來信wawacho_0109@hotmail.com 或私訊粉絲專頁訊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