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陽花.jpg

圖片來源:https://goo.gl/images/B631e8

 

18日晚間江宜樺台大演講遭抗議」,新聞、論壇談論持續更新,無論線上或下線的政治人物紛紛表態,有人稱學生有勇氣挑戰權威、有人表達對學生不懂尊重的遺憾。

 

尊重,它是後天學習的態度、培養出的修養。尊重是允許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性、無論是思想、行為、喜好與選擇。允許他人不照著自己期待進行是需要極大的包容力與自制力:包容自己內在所興起的不舒適情緒,包含失落、憤怒與各式各樣不愉快的情緒;克制自己在情緒下傷害人的衝動。

 

尊重並非易事,不只要能辨識情緒外、還要足夠的理性壓制住感性,然而受傷的動物很難理性,你看那些受到驚嚇或威脅的動物,不是戰就是逃(fight or flight),人也是動物,受傷的動物很難跟你談理性、更別說是後天學習而來的尊重。

 

勇氣,它也是後天培養的能力,在面對挫折、失敗、壓力、傷害、難題等困境時,能有面對「困境」的能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承擔選擇後的結果。勇氣的第一步是願意面對困境下產生的各類情緒,不願面對而依著情緒走,不叫勇氣,只能稱為匹夫之勇、有勇無謀、意氣用事。

 

受傷的孩子、忽略情感的父親

那一夜,好似一對父子站在眼前:孩子摀著臉憤怒地看著父親:「你為什麼打我」,父親沒有回應,或許他心裡想著他是在履行父親該有的管教權。

孩子一輩子記得巴掌下的痛、卻不記得為什麼而被打;父親一輩子記得為什麼打的巴掌,卻不知道這巴掌下去造成的痛。

 

如果回到最開頭

這件事到底誰對誰錯、誰要和誰道歉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場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

最困擾人且最難放下的往往不是理,而是kimochi(心情、感覺),在這樣的情況下,談尊重、談勇氣,也太強人所難了。

 

也許,人們最想要也最缺乏的

是一份被聽見、被允許、被肯定、被愛、被寬恕、被包容。

 

我們都需要學習

學習不分大人與小孩,每當我看到新聞大肆報導著大人們的政治世界充滿各種「不尊重」的言行舉止、各種不負責任的「勇氣」時,請問大人用什麼立場要孩子學習尊重與勇氣?

 

當缺乏包容力與自制力成為常態;當匹夫之勇與意氣用事成為日常,談什麼尊重與勇氣?

 

安定情緒的處方

看到新聞的你,是否與我一樣感到情緒的波動,也許勾起了憤怒與失望,使用冬青與胡桃花精吧,為自己築上一道保護的氣場牆,在牆內安撫自己的受傷與學習愛的頻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