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周,身邊發生令人遺憾的自殺事件,自殺對多數人是一個難以開口談論、避之唯恐不及的話題。當自殺事件發生時,人們常會第一個問「他是不是有憂鬱症」,對於自殺我們談論的太少、標籤的太多。

接案至今,自傷或自殺意念的個案逐年增加,從菜鳥實習生時期的驚慌(但表面上一定要保持冷靜)與不知如何詢問(連講「自殺」兩個字都要天人交戰一番),到現在談論「想死」是這樣的自然,就好像吃喝拉撒睡,死亡念頭或許每個人多多少少少都曾經想過(當你工作量到大超過所能承受的生理心理負擔時,你是否曾有過、或閃過想消失的念頭)。在自殺念頭的面前,我認為最大的尊重是「面對它、談論它、同理它、轉換它」。

 

關於自殺意念/自殺,我想告訴你的四件事:

 

一、不避諱談死這件事

談論自殺並不會增加自殺的機會,反而讓自殺者背後的苦與難有機會撥雲見日。自殺意念背後,是層層疊上的悲傷與失望,而這些悲傷與失落無法用一句「不要想太多」就分解與消逝。如果當死都可以被談論、被承接,層層的過往也有機會被說出口,當有機會說出口,就有機會被接住、被理解、被呵護、被重新賦予不同的意義。

「貧窮限制了人們的想像,幸福限制了人們對痛苦的理解」別輕易為他人的悲傷與失落分程度。

 

二、自殺是一種選擇,在選擇前是否已考慮過所有的選擇

既然我們有活著的選擇,結束生命也是一種選擇,皆給予尊重與祝福。生命是一連串的選擇,一連串為自己獲得最大福祉的考量與決定。在01之間存在無限多個數字(符號),活著與死亡間也存著無限多種可能,但在我們有限的認知與視野裡(我們常常被自己的腦袋瓜騙),我們只看到有限種可能。在生死交關的選擇前,是不是能給自己多一些時間擴展認知與視野,也許你會發現除了死以外更好的選擇。

 

三、自殺者想殺的不是生命而是痛苦

當我們拿起滾燙的碗,我們立刻拋下以免手繼續燙傷;當我們吃的噁心的食物我們立刻吐出,以免噁心的味道繼續擴散口腔;當我們與危險的人共處,我們會盡量遠離他,以免受到傷害。但當我們內心世界與痛苦、悲傷、無助、絕望、失落、憤怒同在時,我們可以怎麼辦呢?只要清醒著,這些痛苦無時無刻與當事人黏在一起。「一切唯心造」,自殺者想殺的不是生命而是痛苦,痛苦起源於心。心病還需心藥醫,心藥來自重新體驗與環境的連結、與自己的連結。

 

四、最大的痛苦是失去連結

讓人最快崩潰的方式就是「鄙視並孤立他」。

人是群居的動物,天生就有情感連結的需求。讓人逐步邁向死亡並非憂鬱症本身,而是憂鬱情緒讓當事人陷入「與他人失去連結也與自己失去連結」的退縮現象,像掏空一般,無法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佛洛伊德說「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工作和愛」,當人無法與自己、他人、社會連結時,就感覺不到「愛」的存在,也無法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失去連結,跟死沒什麼差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