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的感情走出.jpg

 

最近最佔據新聞版面的除了香港反送中事件外,莫過於情歌療傷天后梁靜茹的九年婚姻,竟然以離婚收場,知道的人莫過於一陣心傷,九年的婚姻說不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據新聞媒體的報導,男方疑似一直有第三者,假設新聞說的是真實的,那麼,讓人無法從一段不堪的感情中出走,到底又是因為什麼原因?

經歷過自己的、看過好友的、聽過無數情傷故事;劈腿的、外遇的、感情淡了的,在一起一個原因「愛」,而情淡了卻有千千萬萬的理由,走不過的情傷、渡不去的情關、卡住的感情,抽絲剝繭、層層細究,往往是複雜的情緒,名為「不甘心」。

「我為他付出這麼多,他怎麼可以拿我的錢去養小三!」
「我這麼努力地為他改變,他怎麼可以先放棄!」
「他怎麼可以分手後立刻與別人交往!」


「其實,你早就感覺出他心不在你身上、不愛你了,對嗎?

當局者比旁觀者更清楚,只是「我不甘心」比說出「我愛他、我捨不得他」困難。


為什麼自古情殺多不甘,為什麼我們陷於「不甘心」的情緒設定中,無法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呢?


公平世界假說

「我對他這麼好,他怎麼可以這樣?!」

從小,我們被教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相信中,也因為這樣的信念,我們能在無常與多變的環境中稍微獲得一些控制感,無意識的將疾病、貧困、災禍歸因於對惡的懲罰,相反的認為認真、善良、勤奮等良善特質將是預防厄運的平安符。在這樣的信念下,「我對他這麼好」理應獲得「公平」的對待,或至少「好的」回應。同樣地,渣男渣女背叛了愛情,理應受到報應。

在這樣的信念下,人們傾向「做更多」:更多的犧牲等待善有善報的那天,或是更多的行動讓渣男渣女的惡行惡狀攤於陽光下,等待「惡有惡報」的到來。然而公平世界假說的背後,是一種防衛性的思考,為了讓我們在無法掌控的世界裡得以安心、得以有所依歸,如果我們不做更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相信該如何知行一致?



賭徒心態

「我在他身上投資這麼多時間與愛,他怎麼可以說放手就放手?!」

賭徒心理從賭博來說是指「輸了還想再把輸掉的贏回來,贏了還想繼續贏下去」的非理智現象,有別於見好就收、設立停損點的理智作為。

王浩威醫師從其臨床經驗中發現,有些人在面對生命中重大挫折時,不甘心情緒的累積、抗拒承認過往付出得不到回應,形成如賭徒「輸得越慘、越想翻盤」心態,但結果卻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賭徒心態的背後是逃避承認結果不如己意與面對問題的防衛機制,避免承認後的失落,然而失落是活著的附帶產物,老去是失落、健康大不如前是失落、悲歡離合是失落。

王浩威醫師說:「面對重大挫折,最好「抽離現場」,唯有離得夠遠,回頭檢視生命軌跡,才會有新想法、新空間。」


陷入好我與壞我的二元對立中

「如果我夠好,他就不會外遇了!」

在成長路上,我們透過與人的互動形塑出自我、透過與早期重要他人的互動學習如何得到愛。

「你為什麼這麼不聽話,你沒看到我這麼辛苦的工作提供你現在的生活嗎?」「因為你不乖,所以不能吃點心」「我會留在這段婚姻裡都是因為你們小孩」,當一個人從小不斷經驗「我必須夠好才值得被喜歡、才能擁有某些事物」時,相對的「都是我不好」的聲音也會在心裡日漸茁壯,容易陷入好我與壞我的二元對立中,不斷地從他人的眼中與評價裡找尋自己的價值與意義。

如此的思考慣性也往往會陷入「我不夠好、不夠貼心、不夠有錢、不夠‧‧‧」的思維中,帶著這樣思維的人即便對方再愛你,也總會克制不了地在關係裡找「不夠好」的自己,同樣地,也會從好與不好去論斷感情。

我說:「緣起緣滅跟好與不好沒有太多的相關,而與「適合」「不適合」有關。」
你說:「我懂,但就是克制不了想著『如果我夠好,他就不會離開我』、『那個男人沒我好,她為什麼會喜歡上他?』


不甘心的力量

成也不甘心、敗也不甘心,就看你如何運用這充滿「能量」的動力。
日本理光集團的創辦人市村清先生、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先生都是化不甘心為力量的例子,因為不甘心被看不起、不甘心貧窮而努力成就自己。

問問自己「到底在不甘心什麼?」「如果一覺醒來,不甘心的感覺離開了,你還會想跟他在一起嗎?」


不甘心有如泥沼,越想拖人下來,反而會越陷越深;
不甘心有如燃料,化悲憤為力量、化不甘心為行動力,因為「不甘心」所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來我的臉書粉絲頁,按讚與分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