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for action.jpg

(圖片來源:https://goo.gl/images/QLWSrX)

 

從學校轉換至職場的最後一哩路真的不好走。

經常遇到來訪者說嚮往某一個職業,然而卻聽身旁某人說這個職業很爆肝、這個職業前景不好;或某學長姐說某行業很夯、某長輩建議畢業後去那裡上班。

來訪者經常想探問「意見」,然而諮詢師的存在不是為了再添加一筆「諮詢師說


上周五下班後,前往某大師的演講活動,這位大師在身心靈界佔有一席之地,認識的朋友中不乏有他的粉絲及跟隨者。在尚未親臨現場前,我早已聽過他的名字無數次,聽聞他講的有多好、多有渲染力。然而,那一天、兩個小時的演講後,我發了一條訊息給表嫂:「剛聽完大師的演講我覺得還好..」。

唯有自身體驗,才知道與自己tone調合不合,即使是大師,也不見得是每一個人心中的大師

 

多年前我曾迷上ptt的美妝版,經常在上面看鄉民們分享的美妝用品,當時有一款底妝很多人推,他們說很適合混合性皮膚,夏天使用也不用擔心脫妝嚴重。為了更加謹慎,我爬了無數篇關於此底妝的分享文後才下手購買。結果,這款底妝用在我臉上根本是悲劇的開始,浮妝、暗沉、土石流、長痘痘樣樣來。

他人的蜜糖可能是我的毒藥,反之亦然。不試,你怎麼知道是蜜糖還是毒藥?

 

前陣子,我開始用牛角推我的雙下巴,但乾推太傷皮膚了,所以趕緊問表嫂有沒有推薦的精華液或按摩油,表嫂不負我望的推薦一款她用起來十分滿意地精油,然而悲劇又再次發生在我的臉上……精油對我的皮膚太營養,用後必長一粒粒的疹子。

親友們給的建議絕對是他們能給的最好建議,但不見得適合自己,每一個適合的背後都涵蓋著許多因素:年紀、膚質、使用方式與用途等

 

另一種常見的回應是「我對行銷有些興趣,但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自己想要的」「我也沒特別喜歡什麼,好像對每一件事情都還好」「聽學長姊說實習都是在打雜,所以我沒有很想去」

 

換個場景,我們來到了餐廳,你點了一份辣炒年糕不要辣。我問你「哪有人點辣炒年糕不要加辣的?」你說「因為我以前吃過,我不喜歡阿。」聊天中,你說你絕對不要走財金會計,我問「為什麼」你說「我國中起最爛的就是數學,而且我看到數學就想睡覺。」看著餐廳的服務人員,你說「前些日子我在連鎖知名餐飲打工,我不喜歡餐飲業的環境,我不喜歡重複單調的服務別人」

喜歡、不喜歡,適合、不適合,都是「做」了以後會知道的事。

 

時間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在十字入口或多字路口上可以如何跨出第一步呢?

 

一、多聽多問多閱讀:有別於聽某人說,或甚至是二手訊息,你不妨多參加由第一人稱所講述的領域講座、參考工作交流論壇、或閱讀這領域工作者常推薦的書籍,過程中記得帶上你的腦袋,思考與回觀自己是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兩元素。

 

二、相關的實習或工讀機會:一開始很難直接進入理想中的職位實習,現實上這個機會也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先求有再求好,先進入此領域現場,並將自己當成田野觀察者,觀察看看此職位的工作內容與生活是否與你所以為的相符。

 

三、相關性課程或訓練:這個行動適用於想從事與本身科系專業非相關的學生。找出想做的職業所需的普遍能力與核心能力,並以此找尋學校或社區是否有相類似的課程,從修課中檢視自己對此的熱情、興趣與能力。

職涯的探索與選擇既困難亦簡單,簡單於兩字「行動」,困難於兩字「行動」

 

外部資源

【專家達人職場講座】搜尋各地的「青年職涯發展中心」,例如高雄地區:Y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工作交流論壇】104職涯社群、1111工作甘苦談、各大論壇的工作版,如Ptt-SalaryDcard-工作版

【閱讀】善用網路資源山與關鍵字,如「某職業;必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