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母子.jpg

此圖獻給---為連結而勇敢的你

 

「我想要經驗一次不用我堅強的童年。」20歲的小邦像個孩子般癟著嘴說著。

 

幾個月前,值班的夜晚,小邦來到中心「老師,我可以跟你聊聊嗎?」小邦想知道自己怎麼了?每一次看到和樂家庭的影片、畫面或場景,心裡總不是滋味,久久無法平復。他說國小父母離異後,就與外公外婆同住,外公外婆總是嫌他這裡不好、那裡還要加強,媽媽因為有了新的家庭,回來看他的時間更少。小邦說「我老早就知道幸福的家庭離我很遠,我早就知道……我該怎麼讓自己的情緒不要這樣的起伏?

 

腦袋知道,心過不去,真的是令人辛苦的過程。

 

好多次裡的談話,小邦總是環繞在媽媽對他的態度如何掀起他的憤怒、媽媽為什麼不能多肯定他一些、媽媽的「罪狀」在列表裡可說從屏東排到了台北‧‧‧這一次的引爆點關於搬家,小邦覺得媽媽沒有看到自己的努力,只有看到小邦需要麻煩別人的地方。我們首先將事件與人分開,與小邦討論關於搬家這件事裡的每個環節:住宿舍以外額外所需之費用、搬家過程所需要的人力等,關於事,小邦漸漸地從媽媽的角度往外看,但最讓小邦無力之處在於媽媽過去反覆的行為---「媽媽主動答應要來幫忙搬家,結果卻反過頭來罵小邦為什麼不找同學幫忙?」或「媽媽鼓勵小邦趁暑假期間補習語文,卻在補習後兩個禮拜責怪小邦沒看到成效浪費錢」。

 

情緒至沸騰點時,霧氣讓焦點失去了中心,唯有將情緒與事情暫時分開,站在遠處才能看得清楚。

 

反覆的媽媽,不斷抗爭的兒子,這樣的劇碼一直上演,落幕的對白是媽媽說「隨便你,你高興就好」,兒子說「如果你認為我是這樣,那我也沒什麼好多說」。談話裡,我們經常在「我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進入尾聲,直到最近,小邦說出夢境裡美好的家庭模樣、每一次抗爭是為了想要「改變」媽媽與自己的互動,以及「能不能讓我做一次孩子」。

 

父母離異後又不得外公外婆喜愛的小邦,在最需要人照顧的年紀,樣樣要靠自己,即便如此卻依然換來外公外婆的嫌棄,媽媽總說「我要工作、我沒空」,被診斷為「憂鬱症」的高中時期也被媽媽說「你是因為吃飽太閒才會胡思亂想」。小邦說「若有一個神奇的魔法棒真能實現我的願望,我不求多,就只要一個禮拜就好,一個禮拜讓我什麼事情都不用管得當一個被愛的小孩」。

 

反覆出現的問題或情緒就像是露出水面的冰山,小塊卻堅硬與尖銳,讓身邊的人退避三尺;然而,冰山底下卻藏著更大的部分,是那些我們不敢說、不願想、害怕面對的部分。

 

「我該怎麼讓自己的情緒不要這樣的起伏?」是小邦最初來的期待,多次相處後,他說「我想要經驗一次不用我堅強的童年。」

 

我們沒有時光機回到過去,但透過一個安全的陪伴,讓小邦實驗著「我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讓長大的自己為當時那被迫長大的童年做點什麼。

 

從「不要」踏往「要」的過程,你辛苦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