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其一生的都在追求弄懂「我是誰」。
進來這個空間的當事人,除了談「他」外,最多的時候是說「我」。
「我怎麼了?」「我為什麼沒辦法好好的與他相處?」「我要做什麼?」即便目光焦點習慣性地停留於外在的人事物,但終究脫離不了「我」。
身為諮商心理師,最喜歡鼓勵當事人「自我探索」,但也許因為自我探索四個字太常出現在身心成長類書籍,所以常有個案說「我要自我探索,但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有些人誤以為自我探索是無中生有,誤以為諮商師只需見當事人,就能說出「你所不知道的事」。
自我探索是指個人經由生活經驗,而瞭解自己的興趣、價值觀、需要及各種幫助自己適應環境與發展潛能之能力,簡單的來說,就是知道「我是誰」的探索過程。最著名的自我探索方法之一就是「周哈里窗」,從自己與他人的眼中建構出自己的模樣,包含著自己與他人都知道的自己(開放自我)、自己不知道但他人卻看得一清二楚的自己(盲目的自我)、自己隱藏得很好但他人不知道的自己(隱藏自我),以及此刻的自己與他人都尚未清楚的自己(未知的自我),然而對於想要自我探索卻不真的知道自我探索是何事的當事人來說,經常在盲目的自我中徘徊著。
無論是哪一個自我,都脫離不了「我」,若只偏重單一訊息來源,依然無法認識真正的我,更不要說將周哈里窗的四個格子蒐集完成。
八字、星座、九型人格、面相皆是自我探索的一種方式,透過大數據或經驗法則的統計,轉換成一幅幅人的樣貌,然而「準與不準」經由當事人回顧自己生活大小事件後,才會說出「哇!太準了」或是「恩…這不太像我」。準或不準只是一個字與兩個字的差別,但「為什麼準」可是大有來頭的呢!如果你願意等待、願意聽完當事人說「不知道」後可以忍受相看兩無言的沉默時刻,以我的經驗來說,一個個關於「我」的精采故事就會像雨後春筍,撲通撲通地冒出來。
人們天生就是說故事的好手,沒有什麼比說「我」的故事更加精采。
也許,你忘了說故事的能力;又也許,你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此刻我邀請你練習說說自己,從說故事開啟你的自我探索之旅。我稱這個活動為Superwoman 或 Superman。
一、拿出一張紙與一枝筆,在紙上畫上大大的S
二、S的下端寫下「出生」;S的上端寫下「現在」
三、在S軸線上寫下5-8件你曾發生過的事
(一開始可能不容易,這很正常,因為你不注意自己很久了,所以別急,給自己時間,如果真的想不出來,先去做做家事,轉換一下腦袋,相信自己回憶的能力)
四、回頭看看這5-8件事件彼此間是否有關?有著相似的情緒?相似的結局?或是具有因果關係?這些事件與此刻的你又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五、為這個S曲線命名,以及說說為什麼給這個S曲線這樣的名稱?
以上的活動,可以自己完成,但更鼓勵你與信賴的朋友一同進行,「我是誰」透過彼此的對話與回饋漸漸地迸出,在我帶領的工作坊經驗裡,成員們常常話夾子一開就停不下來,從「說自己」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終其一生的功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