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片1.JPG

 

做事不難,做人難,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際議題」:孩子有「他都不跟我玩」的難過,學生有「分組時沒人同組」的焦慮,即便長大成人也得面對職場人情世故下的孤立與無力感。

 

連結感,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

 

研究顯示職場孤立與離職傾向具高度相關;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當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獲得滿足後,情感與歸屬的滿足有助於人們朝向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並朝自我實現方向前進。研究也顯示,正向的社會互動關係有益於人們身心健康;相反的,孤立感與被群體排擠會帶來壓力,加速健康惡化,甚至讓人走上自殺一途。

 

孤立的傷害源於「覺得沒人挺我、沒人跟我一國」的失落。

 

只要是人,就會有好惡,有好惡就會有親疏遠近之分別,我們渴望被喜歡的同時,也得接受一定有人不喜歡/討厭我們的事實。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吳齊殷,與其研究團隊在台灣進行的國高中生人際網絡研究中發現,一個班級中平均會有兩位同學不喜歡你,但平均會有三位同學把你當朋友,事實上「喜歡我們的人比討厭我們的人多」。即便客觀事實如此,但主觀感受卻受到「少數討厭」我們的人影響,這種選擇性注意力來自於人們為求生存而將多注意力放在「具危險」的人事物上。

 

與其培養「被討厭的勇氣」,不如學習將注意力放在「有助益」的人事物上。

 

五種協助我們在職場孤立與人際困擾下的自我了解與照顧:

 

一、釐清在此工作的目的

道不同,不相為謀,然而為了五斗米,雖不至於折腰,但身處同一工作場域,能維持表面上的和諧已不容易。有人便將「上班是同事,下班不認識」奉為圭臬、身體力行。職場上,若能先釐清自己在此工作的目的,接著就會知道如何處理職場人際,對於看不慣、沒好感的同事與興風作浪的小圈圈,也因清楚工作目的而沒有多餘時間理會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得先清楚你的「道」是什麼!

孤立來自於對融入的渴望,如果你是隻老虎,你會有融入野狗行列的渴望嗎?

 

 

二、建立上班外的人際網絡

連結感來自於與他人有連結、有關係的狀態,包含了親情、愛情、同窗情、鄰居情與同好情等,這些情感有助於人們滿足歸屬與安全需求。當人們從一人或團體中感到被接納、歸屬與安全感時,有利於提升挫折容忍力與面對困難情境時採取正向的因應方式。工作雖佔人生大半時間,但工作畢竟是生活的一部分,下班後與志同道合的人相處,如此的連結才會持久。

 

工作上友誼建立如同樂透中獎,可遇不可求。

建立職場外的人際網絡,提升面對職場內的挫折容忍力。

 

三、穩定情緒穩住自己

百分之八十的煩惱都是自己想出來的,當人在人際中感到不安時,大腦容易將中性刺激轉為負向訊息,疑心生暗鬼就這麼來了!

當人們陷入人際困境時,隨之而來的是焦慮、痛苦、受傷感與失落,帶來極大的內在壓力。壓力下,我們容易依情緒而非依腦採取行動,往往因此誤判情勢,冒然行動,原本只是「我以為我沒人喜歡」反倒真成了「沒人喜歡的我」。

 

先處理情緒,在處理事情!

情緒不是一件壞事,讓我們有機會從外界轉向內在;但「情緒化」卻會讓我們誤判情勢,冒然行動。

 

四、心存善念學習自保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即使兩肋插刀,同事也不見就成了朋友!

 

在職場上,心存善念是人品,懂得自保是人性!職場中,「退」是將本份之事完成得薪資溫飽,「進」則發揮才能自我實現!我不害人但難保他人不害我,職場上心存善念學習自保,方有能力「事好人好」!

 

瓔珞曰:「人心存良善,更應懂得自保」,才有機會在宮廷中生存好。

 

五、天地之大總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場域或模式

鄧惠文:「如果一個地方讓你覺得委屈,你可以走,不要待在那裡哭;如果你只是待在那裡委屈,不溝通、不改變,就是給別人一種很扭曲的指責。因為,人只有被自己困住,沒有人真能勉強你什麼。」

 

除非你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天地之大,必定會有適合自己的容身之處!

 

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想不通、看不開、不願放過自己的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