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1365722_2422975994469293_5035334733442056192_o.jpg

還記得連續劇《俗女養成記》裡面主角結束穩定關係又辭掉工作,面對高齡卻一事無成的自己,感到惶恐,和弟弟約好一起開車回家時,就經歷了「悲傷的五個階段」。

所謂的悲傷的五個階段,包含: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以及接受。

美國精神科醫師Elisabeth Kübler-Ross在他的臨床工作中觀察到人們面對哀傷的普遍歷程,並於1969年出版的「論死亡與臨終」一書中提出悲傷五個心理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

 

第一階段否認Denial

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衛機轉,協助人們在無意識下採取保護自己的反應,否認正是一種防衛機轉,在面對突如其來、未準備好的離別情境時,選擇性地拒絕面對事實。

「他昨天明明還好好的,不是嗎?」

「他真的離開了嗎?騙人的吧!」

 

第二階段憤怒Anger

即便腦如何否認,事實終究是事實,身邊少了一個人事物,很多習慣因此改變,心少了一份歸屬,時間終將讓我們無法再欺騙自己。當失去的悲傷與痛苦能量無法藉由否認得到緩衝,人們將內心的挫折往外以憤怒情緒展現,將怒火發洩至逝去者、周遭存在的人、看不見的天地(老天),或是對自己生氣。

「如果我那時候沒有離開家,他就不會自殺了。」

「你又不是我,你不懂我有多痛苦。」

「他年輕又善良,老天爺太不公平了。」

 

第三階段討價還價Bargaining

如果我們(包含當事人本人)了解憤怒是悲傷必經的歷程,允許與包容反反覆覆的情緒能量,當「憤怒」過後,有些想法與感受也隨著時間往前推移,當事人期待奇蹟的發生,希望做些什麼讓結果不一樣,讓自己好過一些。

「如果我變好,你會回來吧!」

「老天,我願意以我的性命換他的命」

「我願意用我的餘生記得他,請讓我再也感受不到傷痛。」

 

第四階段沮喪Depression

經歷討價還價階段,發現奇蹟之所以稱為奇蹟是因為它的機率太低太低,在進入沮喪階段,我們不得不面對失去的事實,了解到無論是否認、憤怒或者討價還價,皆無法抹滅失去的事實、失落的心裡。悲傷、難過、無能為力、無助等情緒再次來襲,失去活力、興致、動機與動力,如同深陷於黑不見十指的心裡空間中,沉浸在情緒的低谷,有些人在此階段放棄掙扎、結束生命。

「沒有他,活著也沒意義了。」

「沒人幫的了我,不如死一死算了。」

 

第五階段接受Acceptance

走過否認、憤怒、討價還價、以及情緒的低谷沮喪後,時間不一定能療癒傷痛,但卻帶來了空間與緩衝,當情緒冷卻、當腦袋再度運作,對失去與生命有了新的領悟與意義,或許是人生無常、又或者是學會賦予意義與重建生活,與失落共處,開啟新的篇章。

「我會帶著你的愛繼續走下去!」

「謝謝你用生命教會我這一課!」

「我愛你,謝謝你曾帶給我的回憶!」

 

好好的再次說再見

相聚後的分手、生老病死的離別、曾經擁有的事物不再擁有,我們都再每一次的失落與失去中學習放手。

「謝謝你、對不起、再見、我愛你」用於臨終陪伴外,也適用於所有與愛有關的相愛、相聚後的離別之時。

「謝謝你愛我、謝謝你寵我、謝謝你陪伴我。」

「對不起,請原諒我。」

「我會好好照顧自己,照顧我們的寶貝們,在重逢的那天,再與你報告。」

「我愛你。」

陪伴悲傷者的兩大原則

一、陪伴

二、確保人身安全

悲傷者有自己的療傷歷程,在悲傷五階段中,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一樣,數月至數年皆有可能,甚至有些人會在階段中來回數回。

陪伴者經常為了自己的需要,例如無能為力的焦慮、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的無助、無法承接情緒重量的煩躁等,習慣給予悲傷者建議、或急切且粗暴的拉悲傷者一把,或者乾脆遠遠的走開。其實生命需要的並非指引,而是陪伴。

悲傷者需要的是「無所求的靜靜陪伴、默默支持」「允許並接納悲傷者可以表露最深層的痛苦、悲傷、憤怒」「主動聆聽當事者的需求並給予回應」。

最後請務必確保悲傷者的生命安全。失去親友摯愛如同經歷身心巨變,外在事物依然在但人已不在、說好的計畫卻失去了同伴、過去養成的習慣似乎一夕間必須調整重新來。有些人無法順利度過悲傷五階段,在過程中放棄掙扎、結束生命,因此陪伴者除了陪伴外,也需要留意悲傷者在此期間透露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並適時連結醫療與社會資源。

 

即便是心理學大師也在面對失去的悲傷

近代心理學大師Irvine D. Yalom於去年十一月與一年前被診斷患有多發性骨髓瘤的摯愛妻子告別,並於今年三月完成與妻子共同書寫的書籍《A Matter of Death and Life》。Yalom說:「在過去幾周,我也經歷了深深的沮喪、強迫性的思考與為深愛的人哀悼。」

時間不一定能療癒傷痛,除非人們願意釋放心中的悲傷、走過悲傷歷程、賦予傷痛新的意義。並且,我們都需要時間,承認失去、與失落共處。

 

每個人在悲傷五階段裡需要的時間都不相同,即使是心理學大師也正在面對失去的悲傷。

生而為人的我們請允許自己悲傷吧!

我們能給失落者的是陪伴與注意他的安全。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來我的臉書粉絲頁,按讚與分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君柔心理師 的頭像
    君柔心理師

    【尬wa聊心事】君柔心理師 聊聊心裡事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