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理事 (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棍棒和石頭可以打斷我的骨頭,而斷掉的骨頭會痊癒;言語留下的傷,肉眼看不到,卻影響一生。」

 

文章標籤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星聞引心文- 專家的愛情?!從離婚事件看專家、愛情與婚姻

張兆志與太太結束六年的婚姻,消息一出引起廣泛討論與各種投射。張兆志的前些任女友回應「不意外」,砲台版面檯面人物說「兩性專家搞不定自己的愛情」,路人甲乙丙丁表示:愛情專家也不過如此。吃瓜事件都是很棒的省思鏡,也往往能照射出社會大眾對於婚姻親密關係的預期與看法,以及反照出自身的投射。

文章標籤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190554124.jpg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文章標籤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30192892_418710387123738_6059296460291078113_n.jpg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0_F_264035316_0nPge8xDrzQcgwxdluo90Kanaw4JzMtq.jpg

當孩子哭泣、害怕、抗拒嘗試時,父母如何鼓勵孩子堅持?還是順著孩子放棄呢?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6dfbb89d0c44ce05dd850c35f45726f.jfif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猶記去年七月,台鐵砍警事件後寫下:我們與心病的距離。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91365722_2422975994469293_5035334733442056192_o.jpg

還記得連續劇《俗女養成記》裡面主角結束穩定關係又辭掉工作,面對高齡卻一事無成的自己,感到惶恐,和弟弟約好一起開車回家時,就經歷了「悲傷的五個階段」。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8987059_2822211417879080_2246174855446747225_o.jpg

Photo by freestocks.org from Pexels

文章標籤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神疾患是先天基因遺傳?還是後天學習而來?

這是一個長期以來爭辯不休的議題。

文章標籤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119463938.jpg

 

文章標籤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在小孩.jpg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psychology/92jxnrb.html

文章標籤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0775402_760750097763679_3358688253950558208_n.jpg

 

文章標籤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意.jpg

圖片來源:https://images.app.goo.gl/xHntcPxgRnbAgM4p7

文章標籤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身與健心.jpg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要.jpg

圖片取自:不要!我不要! 繪本封面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擺渡 心左岸.JPG

台鐵砍警事件,讓經歷鄭捷、小燈泡事件的台灣社會才剛平復的傷口再度被掀開,恐懼、不安隨著傷口一湧而出。人們經歷不確定性高且受威脅的情境下會引發恐懼、不安等焦躁情緒時,戰鬥與逃跑是動物的原始反應,向外以憤怒展現、往內以退縮表現,也因此面對這樣的事件,有人咆嘯怒吼、有人冷漠以對。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案空檔,接到一通電話「老師,我是OO的朋友,他最近的狀況不太好,我可以怎麼陪伴他?」我戲稱心理師是一門做口碑的服務業,服務的好,連當事人身邊的支持系統也一起服務到位。以當事人為中心的陪伴模式漸漸地進入支持系統,系統將越來越堅強與穩固,如蒲公英種子般傳播至人際網絡中。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周一到澎湖演講,很少下雨的澎湖竟下起了滂沱大雨。演講後,與朋友相約咖啡廳敘舊,蜜蜂竟是不速之客在旁嗡嗡飛舞,朋友說真是罕見。信箱內收到原計傍晚五點的飛機,因氣候關係改至七點。當下,我還竊喜,想說真是老天巧妙的安排,朋友因事晚到、飛機正好誤點,也不損原本計畫相聚的時光。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兩周,身邊發生令人遺憾的自殺事件,自殺對多數人是一個難以開口談論、避之唯恐不及的話題。當自殺事件發生時,人們常會第一個問「他是不是有憂鬱症」,對於自殺我們談論的太少、標籤的太多。

接案至今,自傷或自殺意念的個案逐年增加,從菜鳥實習生時期的驚慌(但表面上一定要保持冷靜)與不知如何詢問(連講「自殺」兩個字都要天人交戰一番),到現在談論「想死」是這樣的自然,就好像吃喝拉撒睡,死亡念頭或許每個人多多少少少都曾經想過(當你工作量到大超過所能承受的生理心理負擔時,你是否曾有過、或閃過想消失的念頭)。在自殺念頭的面前,我認為最大的尊重是「面對它、談論它、同理它、轉換它」。

君柔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